首页 > 文化 > 正文

围棋之道与中美关系
2018-04-08 15:31:14 来源:华夏早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应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文/谭文革
 
        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方关系。2015年9月30日,我曾在《中国法院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周易〉思想与中美关系》。

        文章中,我引用了《周易·系辞下》中的一句著名的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这句话的大意可理解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是基本相同的,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其发展的道理、阶段、模式和制度等都各不相同。如,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在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北京。”因而文章认为,中美两国都应该面对并坦然接受彼此的正确选择,不要试图去干涉、遏制对方的发展,应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把为本国人民谋发展的目标放在首位。

        最近一段时间来,美国对中国的动作不断,先是派军舰来中国南海捣乱,其后打“台湾牌”,在台湾问题上扰事生非,再后又对中国突然发起贸易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因美国对中国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倍感焦虑所致,过度的焦虑和幻想导致美国采取了一些非理性之举。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围棋。围棋古称博弈,对弈的双方轮流下子,既要争夺实地,又要争取外势,彼此之间确有竞争,有时竞争还非常激烈。但棋盘那么大,纵横各有十九路,盘上共有361个点。任何一方如果想占有整个棋盘,想将361个点全占了,并让对方一块活棋都没有,一个棋子也不能活,那么该棋手称得上狂徒,绝非理性的围棋高手。

        说到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就似围棋的对弈双方,太平洋甚至地球就像棋盘,太平洋足够大,地球足够大,因而棋盘也足够大,足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的发展,并非处处要竞争、处处要争夺。围棋并非每个阶段、每个局部、每着落子都存在战斗,很多时候都是平和的,双方循规蹈矩,并非激烈对抗。

        围棋对弈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用强,不能下无理棋,不能步步紧逼,否则会被对方迎头一击,一剑封喉,让自己的棋型立即崩溃,导致败局不可挽回。

        现在的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对中国一直采取战略攻势,虽是“优势棋”,但也应讲“棋规”,绝不能下“无理性”,绝不能“用强”,绝不能处处挑衅,绝不能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否则,作为体量如此之大的中国绝对有能力对美国一剑封喉,让其“棋型迅速崩溃”。

        围棋对弈中,可能有胜负手,即一方在全局最敏感,最关键的地方落子,从而让棋局进入最后的胜负争夺,然而鹿死谁手,难以预测。中美关系也一样,如果美国过分的挑衅中国,就相当于过早的下出胜负手。如果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地方对决,美国赢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在离中国不远的地方对决,美国输的可能性也很大,尤其是在台海和南海等地和中国“下胜负手”,那么美军必败。朝鲜战争就是前车之竖,你美国输得起吗?

        围棋也有和棋,如双方目数接近时,一旦出现三劫或三劫以上循环,这时就为和棋。另从局部来讲,双方的两块棋短兵相接,互相堵气,当最后只剩下两口气时,谁也不能再堵气,否则自己必死无疑。

        中美关系也一样,中美都是大国,都拥有足够多的核武器,虽然美国有7000余颗,但中国的原子弹已足够用了,何况还拥有世界上仅存的30颗氢弹,氢弹的威力更吓人。因此,美国不能再“堵气”,逼急了,中美两国都会回到石器时代,地球人呢?也全回到石器时代,甚至会让地球完全毁灭。这个气,你美国还能堵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应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美国应彻底摒弃遏制思想,容纳和接受中国的进步和崛起,以平和与理性的心态来面对,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中国围棋的和棋、公活和两分等和谐的理念和思想,非常值得美国的精英们好好研读和借鉴。

                                                            (写于2018年3月31日)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关系 围棋

上一篇: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下一篇:杜牧诗中的爱情故事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