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罗溪游记
2019-01-09 10:55:42 来源:华夏早报 责任编辑:贺强

导读:寺庙是那么静谧而和谐,其中又淡淡地透出几许孤寂。它,独自默默地守在红尘边缘,目睹世间沧桑的变迁。

      文/月儿
 
      只闻罗溪之名,未成罗溪之行,心儿总是痒痒的。顾不得正值三伏,说走就走,约上姐妹几个赶了个大清早,直扑罗溪。         
 
      旅游观光,其实是一种心境,看你和谁在一起,你看,我们姐妹几个莺莺语语、叽叽喳喳的,成了众多游客中一道风景。车一到罗溪森林公园,我们即下车,徒步登山了。
 
      沿着山径石阶,一路而上。山路曲折险陡,浓荫蔽日,那盛气凌人的炎热已悄然遁去,毒辣辣的太阳亦如妙龄少女,变得含情脉脉。果然啊,湖南省洞口县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最神奇的绿洲,没有一丝污染的净土,景随步换,一步一景!姐妹们有说有笑,抓拍一个个清新溢美的镜头,生怕漏掉一处风景。   
 


古道竹林
 
      石径路古雅清幽,每一层石阶都透着山的灵气。一阵习风拂过,竹香入鼻,墨绿入眼,我们走进了一片竹林。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慢慢赶走了坐车晕车的疲惫。在这安宁静谧、诗意盎然的景色中,我们赏竹、摸竹,感悟大山的灵气。
 
      我想,如果把万物中的姹紫嫣红比作太阳,那么罗溪的竹子无疑就是淡淡的月,还你一份清凉幽静。正是:盈盈绿水浇山峦,青青翠竹养心田。 
      
      回望刚走过的石径路,阳光透过竹林缝隙直射下来,将路边竹子与无名野 花印在青石板上,斑斑点点,煞是好看。不经意间,见一位挑担老者走上来了,给这景色一下增添了灵动一笔。老者大包小包的包袱挂在扁担上,每一步都是那么苍劲有力,累了,也不歇歇,只需在肩上熟练灵巧地转换一下扁担,又继续前行。
 
 
普照寺前
 
      翻过竹林,越过松杉滴翠的林海,我们终于接近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青草地。不远处,普照寺的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登山的人们开始兴奋起来,欢呼着,抢拍着镜头。一群黄牛大摇大摆地啃着青草,一点也不怕游客,或许,它们知道游客不会伤害它们,或许,它们已习惯了游客对它们的欣赏吧!
     
      俯视山下,山峦叠翠,绿树成片,延绵起伏的山脉安逸地屹立在绿荫中。那数不尽的山峰,形态各异,新奇秀丽,被朦胧乳白的轻雾绕缠着,更是给大山增添了一层神秘、一片壮阔。脚下,一块石板路上还有两堆黑黑的冒着热气的牛粪,哟,那肯定是我身边不远处这条小黄牛捣的鬼。你看,你看,它那瞪着我的眼神,像极了我儿时放牧的那条最爱偷吃、捣蛋的小黄牛!是的, 我的童年,大多的时光是在放牛中度过。此时勾起了我无数的儿时的美好回忆,就这么一下子,我忘了登山的疲惫。
 
      离寺庙越近,雾越浓,风愈凉。一缕缕轻雾刚刚擦过发际,又一团团浓雾如海水般迎面漫来。似一双轻柔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轻轻柔柔,湮没了呼喊的游人。我伸出手,刚想把它捧在手心,轻盈的雾儿已飘过。随即又隐入一片白茫茫雾海,灌满远处山谷,留给我一片无奈的思绪。
 
 
登普照寺
 
      山的顶端,豁然开朗,放眼望去,群峰耸峙,沟谷纵横,万里风光一眼收!       
 
      普照寺,默默地挺立在山巅绝壁之上。山顶的风,出奇的猛烈,似乎想把我们这些游人凭空攫去山下。真是高处不胜寒啊,虽时值盛夏,却有好些游人还冷得瑟瑟发抖。我想,假若到冬天,这山顶又是如何壮观的风景呈现?
 
      寺庙是那么静谧而和谐,其中又淡淡地透出几许孤寂。它,独自默默地守在红尘边缘,目睹世间沧桑的变迁。

      普照寺是高山顶上的一片古老的建筑群,堪称名胜古迹。身边一位本地老者告诉我,普照寺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柱、梁、枋、壁、椽、瓦、全是由石料构筑。这,寻遍中国“寺史”,独一无二。全寺有正殿、副殿、偏殿、厢房、伙房等大大小小十余间,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布局精巧,结构严谨,十分奇罕!虽经历两百余年风吹雨打,全寺依然顶不漏水,墙不透风,令人叹为观止。如今,那袅袅钟声和念经的僧人早已远去,但普照寺的佛光却普照了无数善男信女和游客,络绎不绝地虔诚地前来瞻仰礼拜,点燃香纸,祈求平安! 
 
      这里是山的最高峰,在此可以领略山巅别样风景。这里又处于洞口、绥宁、会同、黔阳四县交界处。须晴日,朗朗天空,可以俯瞰到四县概貌,听闻,在这里还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清晰地分辩出这相邻四县的鸡鸣狗叫呢!

      你看,我身边有位老奶奶奶,七十多岁了,老人家也是一步一步登上普照寺的,因为她是给老伴来还愿的,唯有徒步,才显虔诚。是啊,少时夫妻老来伴,汗水和坚毅中表现出的最平凡却又最深沉的爱,如石寺一样的古老,大山一样憨厚,山峦一样的广阔,她那满头的银丝,像极了我的老母亲,禁不住,让我思亲了。
 
      登上山顶花费我们差不多4个小时,回到山脚已是下午了,饭店老板看着我们饥饿的模样,笑嘻嘻地端上了满桌的山珍:岩山菌炖土鸡,青椒腊肉,四季豆,红薯尖……清一色农家特色,纯天然,无污染,令我们食欲大增。那岩山菌,我可是第一次品尝,味儿真不错。据说这种菌只生在悬崖峭壁上,需要放吊绳当蜘蛛人才可采摘得到,且特别名贵,药用价值不菲,民间传说这是太上老君炼丹时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呢!
 
 
宝瑶村
 
      酒足饭饱,我们驱车赶往宝瑶村。宝瑶村坐落在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听说景色特别优美,灵秀迷人,一派诗意的田园风光。村内遗存着许多驿站古建筑和人文胜迹,是湖南省最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文化名村。

      车行不到4公里,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座带着古朴气息的凉亭,凉亭上“宝瑶村”三个鎏金的大字告诉我们已进入宝瑶境内,那平整宽阔的草沙路公路两边洁白的公路安全线持别养眼,一直向瑶山深处延伸,一下子把我的心带往了宝瑶。
 
      宝瑶村民俗客栈“咚咚农家“老板娘可是我的文友,一看到我的到来立刻伸出了她的双臂要将我紧紧拥抱。我眼中尽露惊色,哇噻,她那里是我印象中的现代时髦美女文友啊,这分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瑶家妹子哟,一袭靓丽的瑶家服饰让我几乎认不出来。一番拥抱后,她端出一个茶盘,似一只美丽蝴蝶穿梭在花丛中,清花瓷杯和那泛着古色古香的茶盘是绝色搭配。茶呈黑褐色,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轻呡一口,真是醇厚绵长,回味无穷,清凉一夏!

      老板娘向我们介绍说,宝瑶熬茶,是湘黔古道过往客商最钟爱的野生茶,至今已有千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路过宝瑶驿站。当地村姑热情地端上高山云雾茶请乾隆品尝。乾隆喝后顿觉提神心舒,倦意全消,并亲自走进灶堂观看了熬茶过程。之后,他龙颜大悦,御赐“熬茶”。从此“熬茶”名气远扬,成为招待贵宾的最高礼节,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想到,今天我们几个姐妹竟有如此口福,喝上宝瑶熬茶,过了一把帝王之瘾!
 
      宝瑶村正中心有两棵千年鸳鸯银杏树,它可是宝瑶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来到了这两颗银杏树下,我们立刻就被它那古老、苍劲,雄伟、宽阔所征服。千年银杏树,一公一母,举案齐眉,宛如一对情侣。银杏树上结满了比拇指还大的一颗颗青杏子。据说只要公树有损伤,母树就不结果。没想到大自然的古树竟然也会心灵相通,情深似海呢! 
 
 
      别过银杏树,我们漫步在湘黔古道上。我试图以古人的心境,用步子去丈量脚下古道。脚在石板上平平仄仄地磕击出沉闷的声响。耳际隐隐约约好似听见驮货马队,从远山摇曳着风铃一路而来。这是旧时来往商旅驻马歇憩驿站,二米宽左右的青石板路仍可忆起昔日古商城的繁华。千年而去,古道遗址依旧延伸在人们视野中,恍如山风,吹不散过往的梦,时常唤起人们一串串深沉的回忆。 
 
      “美君,快来看”,凤姐在前面好似发现了新大陆,满脸兴奋地指着不知是谁家竹篱上结的南瓜。哇,这些南瓜一见我们这些陌生游人都羞红了脸,随着山上刮来的风努力地想躲在叶子下,可是笨重的身体如十月怀胎的孕妇难以躲藏,那种可爱的憨样不知诱惑了多少赏景的游客。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女人见到它们也是一片惊喜,吃货们怎能不爱呢?
 
      宝瑶村古遗址数不胜数,一砖一瓦,不染尘嚣,房屋错落,很是雅致。悠闲地走在深巷,脑袋中散碎的知识、恍惚的记忆,都点点滴滴落进游程的时光里,渗透在这一砖一瓦中,这是一个闻着风都可以陶醉的地方。
 
      在游历中,我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情或景所感动。“佩韦遵古训,耕稼守遗风 ”。在一座古老的房屋前,我久久地凝望着那石框大门上镌刻的这副楹联,一字一字,一笔一画地辨认。这种心情,好似要透过这一幅楹联去探索那段悠远风情和韵味,去体味一番旧时人们的耕读生活。檐下墙壁上的绘画,栩栩如生,匠心独具,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轮廓笔影间处处彰显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古老斑驳小巷,被风风雨雨磨砺而黯淡的青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以往那段繁华的历史。庭院深深延伸,那线条如此简洁,一种独特古韵气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那段古老岁月。
 
      走着走着,我的耳边隐约传来琴声,如从历史延续的那个岁月飘来,从坎坷人生沉淀而来……,那么动听!让人情不自禁闻着琴声一路寻去。
 
      一座古老木屋小院落,整洁而舒适。门口坐着一位看上去七十多岁的老者,他正在专心弹琴,一见我们进院,连忙放下琴弦,很热情地接待我们。闲谈得知,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赋闲在家。老人姓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人,琴、棋、书、画和雕刻样样精通。
 
      我们在陈老师的堂屋里欣赏他的书画和雕刻作品。跟着陈老师学瑶语,瑶语“母亲”一词的发音竟叫做“家”,多温暖多贴切的称呼呵!
 
      道别陈老师时,天色已是日落西山、晚霞满天了。我们似乎都已忘了自己只是来这里匆匆一游的过客,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可惜了还有太多的地方都没去游玩,只能留下一丝留恋,一份遗憾了。  
 
      车,在回程的路上奔驰,心,却停留在这个美丽的村庄。出村口时,我忍不住从包里拿出手机,拍下村口那凉亭上“宝瑶村”这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它如那燃烧着的山花,那么夺目耀眼,盛放在我这颗千般不舍万般不离的心中。

相关热词搜索:罗溪

上一篇:时空倒流光年(外一首)
下一篇:梦回龙塘——那是根对绿叶的呼唤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