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 > 正文

A股四类概念股常年交替涌现 建议警惕公司借机炒作
2017-09-21 12:26:14 来源:证券日报


    近几年,部分上市公司形成了“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的组合拳,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

    主持人杜雨萌: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下,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强监管已经成为常态。整体来看,无论是持续推进分行业监管、分类监管,还是刨根问底式的综合监管,无不彰显出今年在监管方面愈发严格的趋势。

    聚焦市场监管

    如今的A股市场常年不断概念股。常规概念股、政策利好概念股、行业概念股以及时效性概念股叠加交替涌现,概念股的频繁形成显示出市场资金注重短期炒作,这也为上市公司炒作提供了“土壤”。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A股市场概念股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常规概念题材,如在年报等定期报告披露季,高送转概念股、业绩预告概念股等;二是政策利好概念题材,如此前的雄安概念股、国企改革概念股等;三是行业概念股,如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人工智能概念股;四是时效性概念题材,如情人节概念股、苹果概念股等。

    “如此多的概念题材股存在,一方面说明市场资金短视化特点明显,另一方面短期炒作资金也为上市公司借机炒作提供了‘土壤’。”一位国内市值管理研究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改变资金短视化,需要加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提高违法成本,尤其需要加强一线监管能力,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大对“画饼充饥”式参与概念股炒作上市公司的处罚。

    今年5月份,证监会部署开展了“投资者保护·明规则、识风险”专项宣传活动,其中第三阶段以“谨防违规信披”为主题,相关案例包括上市公司夸大、渲染业务转型的影响进行误导性陈述;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转”题材炒作股价;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误导投资者决策等。

    证监会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告诉广大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结合宏观政策、产业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理性判断其背后的投资价值。

    以“高送转”概念股为例,“高送转”题材股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但殊不知很多上市公司把“高送转”异化成炒作题材或者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减持的前期步骤。因此这些年部分上市公司形成了“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的组合拳,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为了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全面强化“高送转”一线监管,对于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按照分类监管、事中监管、刨根问底“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把信息披露审核第一关。

    上述人士建议,在各类题材概念股频现的市场中,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需要警惕上市公司炒作背后的真实目的,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经营业绩等,结合市场、行业和公司情况进行冷静分析,避免盲目跟风。

相关热词搜索:概念股 借机 常年

上一篇: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经济并未掉头向下 全年增速或6.8%
下一篇:36小时9城出台楼市新政: “限售”或蔓延至全国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