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 > 正文

永不谢幕的“纤夫之爱”
2018-09-10 18:37:00 来源:华夏早报

【教师节专稿】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这才是教育的无上境界。
              
 
                   ——记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土家族教师陈红艳 
 
                                 文 图 / 何芳


(陈红艳老师近照。何芳摄)
 
      这是一位土家汉子,一位跋涉万里不厌倦的教育“纤夫”用26载生生不息而书写的内心独白。谁曾想到,自古靠一条“九曲回肠”的澧水河走出大山的张家界,短短的40年时间,竟与大中国的文明进程无缝对接,那些纤夫的后代们摆脱了千年的梗阻,化身为创业的推动者、文明的传播者、创新的驱动者,为张家界挺立潮头唱响了别样的“纤夫的爱”。张家界市第一中学中年教师陈红艳就是百万个“纤夫”中的先进代表。
 
                              孩子坐船头   跟着希望走
 
   1992年,大学毕业的他告别火热的青春校园和诱人的繁华都市,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在天门山脚下,澧水之滨的后坪镇、大溶溪镇一干就是整整10年,他的身份也变得跌宕起伏,儿子、父亲、丈夫、任课教师、班主任、校团支部书记、中学校长、联校秘书、扫盲专干。十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3600多个日日夜夜,他走遍了两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走访了500多个农村家庭,写下了10本家访日记(现已经主编成两本专著),劝回了400多名辍学少年,资助了6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培养了30多名学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300多个好苗子,走出了100多名大学生,指导村寨办起了10所农民文化技术夜校,使近300人脱盲。10年来,单身汉时,家在咫尺,他却以校为家;成家了,城在眼前,而进城时不入家;节假日,他是守校人员;深夜里,他是巡逻保安;有了突发状况,他更是消防队长••••••
    农村任教10年,他尝试建立了留守孩子代理家长制;创造性的实践分类评价管理办法;开拓性的办起了家长学校••••••在今天看来也许稀松平常,而在30年前,未尝不是石破天惊的一件大事。一个纤夫的儿子虽然没有象祖辈一样扛着纤绳,踏着荆棘,跋涉在艰辛的河岸上,但是,澎湃在骨子里的坚韧和不屈却让他成为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苦行僧校长”,用他自己的话说:要让学生站着,教师得学会蹲着和跪着!“两基”任务的全面完成为他10年的农村教育历程写下了绝美的注脚。
 
                          高考坐船头  举着明灯走
 
    2002年,高中阶段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而要搞好高中教育,最大的瓶颈就是转型,已经调进城区担任校长的他毅然放弃校长不干,要求回到一中,家里人坐不住了,教育局长震惊了,“放着好好的校长不当,甘做普通教师”的议论一时让他内心纠结。但是,纤夫后代的韧性战胜了心中的摇摆。他重拾教案、重拿粉笔、重登讲台,开启了教师生涯的又一次嬗变。
 
    而今,16年过去了,一连串的精细和一连串的辛劳抒写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的神话,作为物理教师,每一届高考的成绩位列全市前茅;作为一名教研组长,他是青年教师的导航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婉拒了家长的一份又一份“感谢和铭谢”;他的学生一个接一个走进了北大、清华,拥抱了“985”和“211”;他的20多篇科研创新教改论文录入了国家核心和专业期刊;他的10多本教育随笔成为青年教师引导高考的“金刚经”;他担任过高中调考制卷人、评卷人、初中物理教研员;他参编了一系列中考、高考指导资料,主持的课题获国家级奖项,市级示范课和省、部级“一师一优”课均获奖••••••这是他成功转型的生动记录,是一部痛彻心扉的高考变形记!
    让我们从他升入一本的200多名学生的来信中,撷取一些极端化的描述,作为他的转型礼赞吧!
   “陈老师带着阳光来,有了他不再有黑暗”
   “陈老师带着温度来,有了他不再有寒冷”
   “陈老师带着不弃来,有了他不再有落伍”
   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的自勉: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
   而他自己却说:“没有农村的10年孤单就没有走进一中16年的绚烂”。
 
                       家人坐船头  千里一回首
 
   他曾经谦逊地说:“无论评上省级高中学科精英教师、西南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奥赛优秀辅导老师、区名优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还是全市有名的‘押题王’,我都饱含歉意,因为这是用‘六亲不认’的巨大牺牲换来的呀!”
   确是,从教26年,很少回家看看体弱多病的父母。虽然,逢年过节,他给至亲的礼品从未少过,但作为儿子、女婿、丈夫、父亲的他却缺席了和亲人的同桌相聚,什么有空来看您呀,春节哪儿都不去,退休后再弥补啊,都成了陈红艳美好的许愿。
 
   妻子分娩时,是丈母娘、老母亲日夜守候,是岳父忙前忙后;孩子需要辅导时,而他却在校搞晚辅;孩子朝着要爸爸时,他却在学生公寓为学生掖被窝;周末家人想团聚时,他却在校为农村孩子义务补课;母亲病重时,他只能半夜时分去到病房;父亲右手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了,他也只能默默地流泪,为可伶的老人们默默祈祷••••••
    用他妻子的话说:“丈夫是‘纤夫’,没日没夜的拉着学生往前走;我也是‘纤夫’,拉着家人艰辛地原地踏步;”闻者,无不黯然伤神,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奋斗在高考一线的教师们都是新课标、新课改这长征路上不朽的伟大“纤夫”。
 
   现实中,他始终认为:黑暗不能赶走黑暗,光明可以;冷酷不能赶走冷酷,温柔可以;狭隘不能赶走狭隘,宽广可以。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这才是教育的无上境界。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纪实 特稿

上一篇:广西龙胜县伟江乡:唱响脱贫致富的田园牧歌
下一篇:贵州苗族村寨生态奔小康走出新路子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