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评出十佳新型农民
2018-09-21 23:48:51 来源:华夏早报 编辑:贺强

导读:开幕式上对永州“十佳脱贫致富能手”“十佳新型农民”“十佳休闲农庄”“十佳农民合作社”“十佳家庭农场”进行了表彰。

       华夏早报讯(记者 卜运华 通讯员 张穆宸)9月21日,由湖南省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主题为“庆祝农民丰收、弘扬乡土文化、振兴美丽乡村”的首届永州“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双牌县麻江镇廖家村举行。现场,永州市委书记李晖敲响丰收锣,并宣布首届永州“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应云致辞。永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何录春主持开幕式。永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唐能武宣读表彰决定。
 


图为农民丰收节现场。

       赵应云在致辞中说,这次首届永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主题为“庆祝农民丰收、弘扬乡土文化、振兴美丽乡村”,旨在通过表彰先进,开展农业招商及农产品购销签约仪式,举行现代农业成果展、乡村旅游展及优质农产品展、农民歌手大赛、趣味农事等系列活动,组织广大农民共庆丰收、社会各界共谋丰收、全民参与共享丰收,充分展现永州农村地域特色、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品质,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农业、关注农村、尊重农民。
 
 


图为农民丰收节现场。

       赵应云表示,当前,永州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正处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阶段,永州农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十百千万”乡村振兴试点工程,加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永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战略,一如既往地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农民丰收节现场。

       开幕式上对永州“十佳脱贫致富能手”“十佳新型农民”“十佳休闲农庄”“十佳农民合作社”“十佳家庭农场”进行了表彰,举行了农业招商及农产品购销签约仪式。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永州青年歌唱家付佳佳现场演唱了《收获》《美丽家园》两首歌曲,全市各县区选送的《丰收乐》《扎故事》《双牌味道》《洗泥巴》《八个大嫂夸丰收》等极具地方特色又饱含丰收喜悦的文艺节目,将现场欢乐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图为农民丰收节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永州现代农业成果展、各县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展、双牌廖家村百香果、酥脆枣、芦笋标准化基地以及双牌白水岭村电商一条街。

       同时,节会还举办了农村民俗表演、农民歌手大赛以及插秧比赛、运粮比赛、拔河比赛等趣味农事活动,全市各县区农民朋友在游戏和比赛中共享丰收喜悦。

       近年来,永州市围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的总要求,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市初步形成粮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烟、茶叶、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一县一特”发展势头良好,建设万亩以上基地18个、万字号养殖场38个,是湖南省农产品重要生产、加工、出口原料示范基地,外销出口出境蔬菜占全省的近80%,2017年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是目前长江以南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地级市。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36家,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76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3家。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620个,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7.5亿元。
 


图为农民丰收节现场。

       记者了解到,双牌县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县重中之重的位置,开创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涌现了廖家村、桐子坳村、胡家洞村、红福田村等一批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典型典范,成功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的时代使命,顺利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活动举办地廖家村,目前拥有村办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7家、星级农家乐1家、村集体产业4个、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1个,打造了以美国黑提、芦笋、百香果、酥脆枣等为主的2公里特色水果产业带,初步培育了特种水果产业与生态采摘、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2017年,廖家村农产品销售突破1000万元,创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该村“党建+产业扶贫”经验得到《人民日报》推介。

相关热词搜索:永州 湖南 中国农民丰收节

上一篇:湖南石门柑橘节9月28日开幕 县长邀请全国记者免费游石门
下一篇:湖南邵阳: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