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金会能否终结朝鲜战争?
2018-06-12 09:57:03 来源:联合早报

而通过各方协定彻底终结朝鲜战争,将是朝鲜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标志。
 

 
历史性的特金会今天在新加坡圣淘沙举行,新加坡武装部队海军和空军加紧保安巡逻。(何家俊摄)

      板门店停战协定签署65年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洗牌,韩国、美国、中国等参战方的关系也已今非昔比。中国同美国、韩国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早已不再敌对。近期以来,美朝、朝韩关系迅速升温,也为有关方面用和平协定取代60多年的停战协定创造了条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将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晤。这是1953年朝鲜战争交战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以来,美朝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
 
​       特金会能否终结朝鲜战争,是全球瞩目的看点之一。
 
​       迄今为止,朝鲜战争交战方只签署了停战协议,还没有签订终结战争的和平协议。因此,朝鲜战争实际上并没有正式结束。
 
​       二战后,控制朝鲜半岛多年的日本被赶走,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边界,分为苏联支持的朝鲜和美国支持的韩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跨越三八线突袭韩国,朝鲜战争正式爆发。随后,美国,中国和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朝鲜战争变成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
 
​       战争初期,朝鲜军队频频得手,攻占了包括首都汉城(首尔)在内的韩国90%的领土。195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队损失惨重,被迫全线后撤。9月27日,美韩军队夺回汉城。
 
​       美韩军队乘胜追击,决心越过三八线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刚刚建国的中共政府多次警告,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置之不理。但美国方面认为这是中共政权的“外交讹诈”,中国未必真敢出兵入朝与美军作战。
 
​       实际上,中共高层内部对是否出兵朝鲜也有激烈争论,多数人倾向于不参战。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介入,中共主席毛泽东同意斯大林的看法。1950年10月7日,美韩军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北进,很快占领朝鲜首都平壤;10月8日,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10月19日,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与美韩军队交战。
 
​       中共将入朝作战的军队统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给战争取名为抗美援朝。中共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理由包括:美军飞机已多次轰炸中朝边境的中方一侧,如果美韩军队占领朝鲜全境,将使中国在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直接面对敌方军队,严重威胁新生的中共政权。
 
​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4月,中朝军队先后发动五次战役,不仅夺回平壤,将美韩军队逼到三八线附近,还再度占领了汉城,但不久中朝军队又被逼退至三八线以北。
 
​       1951年6月后,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朝与美韩军队在三八线附近打打谈谈,谈谈打打。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和美国终于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1958年,中国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但美国一直在韩国保留了驻军。
 
​       除了朝鲜、韩国、美国、中国这四个主要交战方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也根据联合国决议参加朝鲜战争;苏联则向中朝军队提供武器,并派遣少量空军和高炮部队参加防空作战。
 
​       朝鲜发展核武力图自保
 
​       综合各方统计,中国阵亡19万多人,负伤38万多人,2万多人被俘;美国有5万多人阵亡,10万多人受伤,7100多人被俘。朝鲜和韩国的伤亡人数没有十分权威的数据,一种说法是朝鲜阵亡21万多人,30多万人负伤,12万多人被俘或失踪;韩国阵亡13万多人,45万多人负伤,还有3万多人被俘或失踪。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有军人阵亡、负伤和被俘。
 
​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最血腥的国际性战争之一。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战争的影响和阴影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从法律上说,朝鲜半岛还没有彻底结束战争状态。这也是朝鲜多年来一直缺乏安全感,并力图通过发展核武器自保的一个重要原因,
 
​       板门店停战协定签署65年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洗牌,韩国、美国、中国等参战方的关系也已今非昔比。中国同美国、韩国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早已不再敌对。近期以来,美朝、朝韩关系迅速升温,也为有关方面用和平协定取代60多年的停战协定创造了条件。
 
​       如今,特朗普和金正恩能否在朝鲜弃核与安全保障这两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和协议,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而通过各方协定彻底终结朝鲜战争,将是朝鲜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标志。

相关热词搜索:朝鲜战争 特金会

上一篇:湖南邵阳登顶珠峰第一人:平凡的日子才最美好
下一篇: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