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闻 > 正文

中日混血后裔在日本中餐馆里怀念中国父亲
2017-10-12 11:40:06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10月10日电 他的日本名字叫大塚了一,颇具禅的味道。是中日混血儿,如今,53岁的他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区拥有一家面积不大的中餐馆。这里是他的成长之地,也是他实现梦想之地,同时也是伤心感怀之地。日本新华侨报网讲述了他的故事,全文摘编如下:

    大塚了一的母亲是日本侵华战争后留在中国的遗孤。她出生在北海道的江别町(今天的江别市)的农村,1942年3岁的时候作为满蒙开拓团的成员随着家人到了中国的东北。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6岁的她被父母抛弃了,没有能够登上返回日本的船只,在哈尔滨被一对善良的中国父母收养。成年后,她在工厂里和一位同事结婚,有了幸福的家庭。

    1978年,比大塚了一年长3岁的姐姐患癌症去世。那一年,他姐姐是风华正茂的17岁。当时,大塚了一的父亲为失去爱女痛心不已,总是念叨,“如果能够去日本治疗,女儿也许就不会死的。我们要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这样,1979年他们全家搬迁到大塚了一姥姥居住的日本北海道登别市。当时,大塚了一的父亲42岁,母亲40岁,他15岁。

    “一定要过上好日子”,这是大塚了一父亲的奋斗目标。到日本以后,大塚了一的父亲在家里炸麻花,然后在札幌市走街串巷叫卖。那时,处于青春期的大塚了一对父亲的这种举动难以接受,感觉很没有面子。到日本4年以后,大塚了一的父亲在札幌市区开了一家中餐馆。也许是用心的缘故吧,餐馆的饭菜很合日本人的口味,非常受欢迎。店前经常是人头攒动排队用餐。从20岁开始,大塚了一和妈妈一起在餐馆内照看生意,开始拿到与年龄并不相匹配的高工资。26岁那年,大塚了一娶了一位日本人妻子,并很快生下一个孩子。

    父亲开店6年后,大塚了一开始接手掌管中餐馆的生意。这不仅是一种传承,还是一种身份的转变。大塚了一当了老板,自己给父母发工资。他自认为已经学到了父亲所有的本领,同时还有比父亲高超的地方,那就是能够用流畅的日语招呼客人,在算账以及库存管理上也都不逊色。

    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彰显态度。大塚了一那种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傲慢,让在餐馆里失去中心地位的父亲很是失落,即使和客人打招呼的时候也都是强装笑脸。他的父亲不会说日语,每天只能往返店里和家里之间,渐渐地对未来产生了恐惧,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抑郁的男人表现出来的就是暴力,在餐馆有暴力行为,在家中有暴力行动。大塚了一的母亲终于无法忍受了,自己搬出去独住。

    “我不想活了”,“我不来日本就好了”,天性温柔善良的大塚了一的母亲每天唠叨不停。当时,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大把大把赚钱的大塚了一并不能够理解父母的精神需求,他常常大声斥责父母,“你们对这样富裕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吗?”“你们真的是什么都不懂!” 结果,在到了日本即将30年的2008年,大塚了一郁郁寡欢的父母相继去世。

    父母去世后,亲戚朋友指责大塚了一,认为他是“不孝之子”。大塚了一也开始一天比一天地想念父母。他对记者说,虽然现在店里的生意不错,但客人们追求的是父亲做出的味道,母亲创造的温馨感觉。我也想继承父亲的手艺,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出父亲那样大小均匀、香甜松软的大麻花,我担心客人说味道变了,干脆放弃了餐馆的“名牌”——炸麻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自己愧对父亲,永远也赶不上父亲。

    “继承父母的手艺,发扬光大。”现在,许多日本客人都这样鼓励着处于思念痛苦中的大塚了一。他说,“我将怀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没能让父母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内疚之心度过余生。”

相关热词搜索:中餐馆 日本 后裔

上一篇:加拿大华裔青年小城当兽医:“患者”自行上门
下一篇:黄金周里的另一种“中国式离别”:环球若比邻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