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国际茶日”:广西举行第十一届恭城油茶文化节
2021-05-22 14:27:17 来源:华夏早报 编辑:贺强

导读:恭城依托瑶、汉、壮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特点,“中国长寿之乡”的优势,注重打好文化牌、康养牌。

       华夏早报广西桂林讯(特派记者王祥刚 尹建国 通讯员 李茂香)5月21日至5月23日,第十一届桂林恭城油茶节暨第二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在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举行。作为“中国长寿之乡”,人们把恭城人的普遍长寿,与恭城人天天喝油茶联系到了一起,恭城油茶被誉为“长寿密码”。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借油茶节的“东风”,走进神秘而具有独特魅力的康养恭城,探寻长寿康养的秘密。

       第十一届桂林恭城油茶节暨第二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主题为“天下油茶在恭城·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活动由中共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广西茶叶研究所主办,恭城油茶协会、桂林恭城宏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桂林财贸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恭城瑶族自治县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节庆从5月21日开园,持续到5月23日。

       记者了解到,恭城依托瑶、汉、壮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特点,“中国长寿之乡”的优势,注重打好文化牌、康养牌。瑶族文化村、健康文化村、瑶汉养寿城、油茶小镇、中国月柿特色小镇(莲花镇)、忠孝园等一批文旅融合的重点旅游项目等项目已经正式对外开放。自2016年“创特”以来,该县立足优势,致力于以传承上千年的瑶族文化增强旅游的地域文化内涵打好“瑶族文化牌”,为旅游业注入瑶族元素。




油茶节现场。

       本次油茶文化节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融合创新发展产业园开工仪式在恭城县平安镇油茶产业园内举行,该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厂房、办公、宿舍、物流仓储用房、冷链、配送中心、配套商贸服务用房等主体工程建设,以及配套建设产业园区的供电、给排水、绿化、道路及地面硬化等附属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53069.75万元。

       同时,恭城油茶小镇也在油茶文化节举行开街仪式,第十一届桂林恭城油茶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均在该小镇举行,同时,油茶文化节组委会还将在瑶汉养寿城(茶江书院)举行恭城油茶产业发展大会。


       恭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来抓。恭城以“以节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宗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油茶文化节和十四届月柿节,2019年6月15日,2019名瑶族同胞在恭城油茶小镇同时“布阵”、同时开始、同时开槌、同时出锅,在30分钟内现场制作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油茶,创造了“最多人一起打油茶”吉尼斯世界纪录。

       目前,恭城已形成了“村村有奇俗、月月有节庆、家家打油茶”的奇特景象。桃花节、红岩村、恭城月柿分别被评为2011年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节”“十佳名村”“十佳名品”。该县莲花镇红岩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十大魅力乡村”、“中国乡村名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家园奖”等称号,红岩农家乐旅游协会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称号。社山旅游名村建设通过区级验收,正在申报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邓扒村被评为“广西3星级乡村旅游区”。有着“草经冬不萎,花非春常开”之美誉的燕子山高山生态草原是集生气、灵气、元气为一体的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早已络绎不绝。




油茶节现场。

       2012年,恭城捧回了由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牌匾。被列入201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这是恭城旅游业逐步由观光初级型向特色精品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型的最好见证。高铁“快旅慢游、同城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开展“线上旅游”活动,以恭城油茶和恭城瑶族特色康养文化为主题,推介恭城特色旅游。社山、龙虎、矮寨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年度复核,新增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1家。年接待游客数接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近40亿元。

       油茶节期间,还将举行“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文艺节目展演 ,2021年恭城油茶文化节暨第二个“国际茶日”欢乐嘉年华音乐晚会,“天下油茶在恭城”——2021年恭城油茶制作大展示等活动,同时,当地还将在油茶活动体验区举行全国少数民族油茶大聚汇,恭城油茶制作及系列产品大评比,传承人现场打油茶,恭城油茶及特色食品制作展示以及恭城油茶系列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其中包括恭城油茶制作工具、恭城特色食品及茶产品展示等,我为恭城油茶代言短视频大赛等,分布各点,持续开展,吸引八方来客,以茶会友,广交天下。



油茶节现场。

相关热词搜索:广西 恭城

上一篇:武汉市长周先旺职务有调整 曾因戴疑似名表引热议
下一篇:醉美绥宁带你玩转四八姑娘节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