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地理 > 正文

“我用镜头记录马王堆汉墓出土”
2019-01-02 22:21:16 来源:华夏早报 责任编辑:贺强

导读:“当时的挖掘现场是一个大坑,考古人员在下面工作。”唐大柏回忆道,在旁边较低的平台上,各媒体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拍摄和全程录像。

      文/《华夏早报》记者 江单
 
      1972年4月中旬,摄影记者唐大柏接到报社下达的任务:拍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图片。当时的唐大柏,在湖南日报担任摄影组组长。
 
      1972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也是社会、经济逐步走上正轨的时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是当年湖南最大的一件事情,唐大柏的第一感觉是神秘和好奇,这个几千年前的汉墓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东西?它的发现对于湖南的考古有着如何的意义?就是这种记者的好奇心和使命感,让唐大柏对此次任务充满期待。
 
      对于马王堆汉墓,当时湖南的媒体已经有很多前期报道,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唐大柏想的就是怎么把揭开神秘的过程全部拍摄下来,他想通过大场景来表现现场,还得在图片中充分表现现场气氛。在出发拍摄之前,省里有关部门和报社就通知唐大柏,图片除给报社使用外,不能随便向外发稿。
 
      1972年4月28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出土,随同出土的还有一千多件珍贵文物。随后的几天,唐大柏天天守在现场,目睹了出土的全部过程。
 
      当时记者拍照片,要经过审查后领取特别采访证才能进入挖掘现场,只有新华社、潇湘电影制片厂、湖南日报三家获准进入现场拍摄和录像。
 
      唐大柏来到现场时,现场已经由部队保护,“当时的挖掘现场是一个大坑,考古人员在下面工作。”唐大柏回忆道,在旁边较低的平台上,各媒体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拍摄和全程录像。大坑的最顶端,四周围了一个木架子,如果下雨,考古人员就在架子上面搭上雨布,不中断挖掘过程。
 
      给唐大柏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考古人员的细致和敬业,“他们从来不用锄头去挖土,都是用专业的工具小心地将泥土分开,将汉墓里面的陪葬品等拿出来,每样东西考古人员都会仔细测量尺寸,并有专人负责记录文物的情况,还有专人负责将文物送到地面。马王堆汉墓全部出土后,没有一件陪葬品被破坏。”
 
      唐大柏在拍摄现场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大麻烦。按照他的拍摄计划,需要拍一个出土现场的全景。拍这样的照片通常要搭个高高的架子,人从架子上向下俯拍才能拍到。唐大柏知道,在这种戒备很严的情况下,提出这种要求肯定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就在挖掘口上的一排防护木杆上打主意,提出要爬到木杆上拍照,没有被答应。
 
      为了拍到自己所需要的照片,唐大柏只得趁人不注意时,偷偷爬上防护木杆。由于早有准备,带的是莱卡小型相机,他爬上去就拍,保卫人员就在下面喊:“谁让你跑上去的?赶快下来!”唐大柏假装不知道他们的规定,称马上就下来。拍好照片后,任务是完成了,但唐大柏也遭到保卫人员的批评,接着他就受到保卫人员“特殊关照”,使他再不能越雷池一步。时间长了,唐大柏和保卫人员成了好朋友,为了给他提供拍摄的方便,保卫人员还专为他准备好了高楼梯。保卫人员说:“其实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我是保护文物的,你是报道文物的,文物出土后就是要让世人知道,我们要相互支持!”以后,唐大柏的拍摄就方便多了。
 
      在现场的几天,唐大柏每天都准时去“上班”,没有照片拍的时候,他就蹲在旁边看考古人员工作。这固然是记者的责任,其实也是唐大柏个人对神秘汉墓的期待。终于到了唐大柏最期待的时候,马王堆汉墓的棺木要出土了,考古人员在大坑的上面做了个横梁,用绳索将棺木固定好后,通过滑轮的作用将棺木起出来。“之后开棺的过程由于没有在现场进行,我无法拍摄到,这也是我一个最大的遗憾。”
 
      唐大柏是一年后在博物馆才看到了棺木中最具价值的陪葬品和千年不腐的女尸的,这个时候,他才知道马王堆汉墓的价值和它在湖南考古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记者,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个伟大考古的挖掘,是我最大的收获。”

相关热词搜索:马王堆汉墓

上一篇:人间仙境 大美罗溪
下一篇:穿越时空,步履桃花源,寻找陶渊明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